乡村的振兴首先是农村产业的振兴

来源: 经济参考报2018-01-24 14:27:27
  

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新主体·家庭农场学术研讨暨研究成果发布会(2017)”近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会长杜志雄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统领三农工作的总战略。乡村振兴首先是包括农业在内的农村产业的振兴,农业振兴又重在建设好农业的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三大体系。这其中,作为农业微观经营基础的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处于核心地位。现阶段,家庭农场是众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最适农业生产特点之宜、最合中国农业发展目标之意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是将小规模农户纳入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开展对家庭农场发展的监测和研究、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瓶颈制约”的主旨演讲。蔡昉指出,目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存在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劳动力转移不稳定等制约。如果城市配套政策跟不上,农业转移劳动力市民化不能真正实质推进,目前已出现的40岁以上劳动力倒流回农村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进而影响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经济增长要注意遏制“逆库兹涅茨过程”。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对家庭农场的定义、发展现状和问题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家庭农场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其他经营主体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它们的发展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指出,新型农业主体既包括生产主体,也包括服务主体,应重视和加强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培育,发挥新型服务主体对小农生产的引领作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三农政策与业务创新部副总经理王兆阳就农业银行服务三农以及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做了总体介绍,并对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应恒对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现实背景、制度逻辑、构建路径以及家庭农场在我国农业经营体系中的地位等进行了阐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朱守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也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偏差、构建合适小型规模化家庭农场的政策体系问题发表了重要的看法和观点。

从2014年起,为了及时了解家庭农场发展的进展情况和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专门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杜志雄研究员组建团队,对全国31省(市、区)的近3000家家庭农场实施跟踪监测和研究。目前已完成了连续三年的监测,出版了两本《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第三本报告正在出版之中)。会上,该监测和研究团队负责人杜志雄在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家庭农场监测研究团队近年的工作,并发布了该团队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发现。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人力资源研究室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农业现代化”重点学科协办。

责任编辑:sd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鲁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