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硬着陆是什么 基准利率是什么意思

来源: 赢家财富网2021-01-26 15:39:26
  

经济硬着陆,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周期在下行阶段而且两三年内恢复不了。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硬着陆”

先来看看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市场利率水平的风向标。所有金融机构都按照这个标准确定自己的存贷款利率。央行对基准利率的调整,就意味着提高或者降低整个社会的利率水平。

例如,银行体系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其中货币资金是水。基准利率是什么意思?基准利率是水价。你想,如果水的价格提高了,水太贵了,种地的人宁愿让土地荒芜,也不愿意种地种庄稼。如果水的价格非常便宜,农民可能愿意开垦更多的荒地,种植更多的作物。因此,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水平,实际上是为了控制社会资金的价格,进而影响每个人的投资和消费意愿。

比如2010年,我国当时经历了4万亿的刺激,经济有点过热。然后央行适度加息几次,控制经济,慢慢踩刹车。但是加息的规模和节奏其实很难把握。因为如果加息过快,很容易收缩得太厉害,造成经济剧烈波动。

我国有过这样的经验和教训。1994年,中国大幅提高基准利率,导致经济严重硬着陆。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还是有些印象的。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的投资项目纷纷上马,很快就导致了过热的发展。最严重的是1994年通货膨胀率达到24%,接近恶性通货膨胀水平。当年,大米的价格甚至翻了一番。当时老百姓的普通工资不是很高,自然就开始慌了。年纪大的人可能还有印象。当时,老百姓疯狂地兑换外汇,囤积商品,抢购市场上所有的大米和植物油。

因为通货膨胀对老百姓伤害太大,很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因此,中国政府已下定决心予以纠正。当时的国家开始制定严厉的紧缩政策。很快,央行出台了十多项措施来降低信贷规模,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贷款利率。从1993年到1995年,我国贷款基准利率从8%提高到13.5%。整整增长了70%。

银行系统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利项目,商业银行是一个大大小小的中间输水站,具有信贷扩张的杠杆效应。现在央行已经关闭了基准利率这个水龙头,但是它忽略了加息控制经济过热是正确的,但是这么快速、猛烈的加息幅度就产生了负面后果。

果然,这一次的经济降温比预期的要强烈得多。首先,企业不愿意再贷款了,没人开工,已经开工的被搁置。另一方面,银行不愿意放贷。为什么?这么高的利率,贷款能不能收回来。如果贷款收不回来,行长和员工都要承担责任,既没有项目开工,也没有信用贷款。不到两年,全国过热的建筑工地变成了大量的烂尾楼。现在去海南,当年的烂尾楼还剩下很多。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比较有名气的史玉柱,他雄心勃勃地建造了巨人大厦。结果,银行提高了贷款利率,还抽贷,这使他无法处借钱。巨人大厦成为当时著名的未完成建筑,随后史玉柱宣布破产。直到十几年后,他才带着巨型游戏重返大众视线。

更严重的是,因为你前几年借出去了很多钱,现在利率上升,当时很多企业都破产了,所以这些破产的企业都成了坏账和坏账。它们堆在哪里?这些都堆积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中国银行行业当时麻烦大,四大行坏账率甚至达到40%,基本处于破产边缘。直到1998年和1999年,中国经济都没有摆脱这种监管的阴影。因此,中国崩溃理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特别流行,这与经济的硬着陆有关。所以我们会说,加息可以调节经济过热,但是太过分了,就会导致“水”太少,造成严重的经济干旱。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硬着陆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