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主题为"创新价值·绿色繁荣"的2022首届SEE基金会公益发展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为主办单位,中新经纬为战略合作伙伴,云集了百余名各领域专家、企业家代表、公益同仁等,共同围绕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生态支撑乡村振兴、多元参与共创和谐自然、企业家群体共建环保公益行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主旨演讲、对话分享,为推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从1到100,为环保公益事业注入民间力量
图: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三任会长、SEE基金会第二任执行理事长韩家寰
【资料图】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第一家以企业家为主体的环保公益机构,2008年发起成立SEE基金会,致力于资助和扶持中国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成长,打造企业家、环保公益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保护平台,共同推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三任会长、SEE基金会第二任执行理事长韩家寰在致辞中表示,过去十多年来,阿拉善SEE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包括成立32个环保项目中心、18家公益机构,支持了约900家环保公益组织。韩家寰称,这些成就的取得绝对不是从0到1这么简单,而已经超过了1,是从1到100的收获,这背后离不开各级政府、科研专家、企业家、捐赠人、环保公益伙伴等各界力量的共同贡献。
SEE基金会的各个项目都离不开严谨的科学支持,科学性是项目开展的基础,是指导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在此次论坛上,韩家寰也为SEE基金会第三届科学顾问委员会的科学家、专家们进行了授牌。
SEE科学顾问委员会主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也提到,作为我国重要的民间环保力量,SEE基金会通过环保项目探索实践,联动NGO伙伴,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不懈的努力,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
2014年,SEE基金会升级为公募基金会,以环保公益行业发展为基石,聚焦荒漠化防治、气候与商业可持续、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海洋保护四个领域。论坛现场,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对14年来基金会的蓬勃发展和 "一亿棵梭梭"、"地下水保护"、"任鸟飞"、 "留住长江的微笑"、"三江源保护"、"诺亚方舟"、"海洋保护"、"卫蓝侠"、"绿色供应链"、"创绿家"、"劲草同行"等品牌项目的开展情况,向在场的捐赠人、公益伙伴进行了总结与回顾。
图: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博士
杨彪秘书长表示,作为资助型的现代化基金会,SEE基金会支持了超900家环保公益组织、科研机构和志愿团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也带动会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绿色发展,并联动各级政府、科研院校、公众等各界力量,在搭建起的社会化保护平台上多方参与、实现社会共享。
解决环境问题,从建设绿色生态开始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三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大重要举措。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指出,"双碳"目标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的转型过程,政策性很强,需把握好节奏,积极而稳妥,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
图: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
而具体到乡村振兴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表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公益组织一直是走在最前面的,其作用首先是率先发现新的议题;其次,公益组织也在机制、模式等方面,为创新式的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图: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张正旺
生物多样性同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用品,对健康生态环境和独特景观文化均至关重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谈及对鸟类的保护,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张正旺指出,从生态系统的尺度开展濒危物种保护,针对限制鸟类种群发展的关键因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就能取得更好的保护成果。
环保议题聚焦,推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SEE基金会坚持践行环保公益事业14年,资助和扶持中国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成长,打造企业家、环保公益组织、公众等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保护平台,共同推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路走来,已成长为公益环保行动中的重要力量。
图:SEE基金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项目总监卢之遥
在气候危机下的可持续未来方向,SEE基金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项目总监卢之遥介绍,气候变化四个字听起来遥不可及,其实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关乎我们是否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饮用到干净的水源,关乎我们怎么做出消费选择,怎样处理垃圾,企业怎样进行生产。SEE基金会能够继续携手更多方的力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创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图:SEE基金会荒漠化防治项目总监孙静
谈及荒漠中的绿色希望,SEE基金会荒漠化防治项目总监孙静表示,截至目前,在阿拉善地区已经累计种植7843万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同时也培育了十几个合作社。通过梭梭接种肉苁蓉提升当地牧民的水平,很多年轻人慢慢回归到牧区,牧区不再是曾经的老龄化和空心化的代名词,又恢复了自身的活力。
图:SEE基金会海洋保护项目总监王静
针对浩瀚海洋与无限生机,SEE基金会海洋保护项目总监王静表示,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如今却面临着垃圾污染、栖息地丧失、物种消失等威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急需行动起来,保护海洋生态。SEE基金会会从海洋旗舰物种、关键生态系统保护、可持续渔业发展等三个方向支持海洋环保行业的发展。
图:SEE基金会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项目总监蒋泽银
在生物多样性方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中,SEE基金会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项目总监蒋泽银提到目前物种处于快速灭绝期,很多科学家的研究已证实"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在进行,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SEE基金会还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及生态农业建设中。SEE基金会项目发展与支持高级项目经理张卫表示,SEE基金会通过社会化平台资源,推动更多社会资本和公益环保力量,积极有效参与乡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乡村居民社区归属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案例和可复制的支持。
多方参与,共创和谐自然
在助力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方面,企业及公益组织是重要的参与者,在创造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秘书长于秀波的主持下,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可持续发展总监王颖、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公益项目总监马尧、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理事长王松林,分享了各自企业、机构在多方参与,共创和谐自然的创新实践案例。
企业家群体共建的环保公益行业发展
图: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晋军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晋军提到,"中国的环境治理离不开公益伙伴,公益伙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行业支持。过去十年,SEE基金会的基石项目创绿家和劲草同行在行业支持板块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十年,更多的行业支持项目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圆桌对话环节,晋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劲草同行项目资深企业家导师、公益咨询机构元工作室创始人王瑛,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创始人阎璐,围绕企业家群体如何共建环保公益行业发展展开了深度的探讨,并对公益组织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期待和建议。
经济学家、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理事长许小年在闭幕演讲中表示,历经14年,SEE基金会已经发展成为汇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的环保公益平台。环保项目的开展,离不开各级政府、捐赠人的支持,以及科学专家的指导,希望能持续携手合作、共同创新,持续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
SEE基金会作为环保公益组织,秉承绿色办会,提倡减碳减排,本次论坛经核证共排放温室气体13吨二氧化碳当量,已通过自己持有的"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VCS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中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