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会探馆:结合大模型技术 人形机器人加速发展

来源: 扬子晚报2023-08-20 20:03:19
  

8月16日至21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159家企业近600款机器人产品集中亮相展示。大会期间还举行了6场主论坛、30场专题论坛以及博览会和相关赛事,320位政产学研用金等各界嘉宾齐聚大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机器人大会论坛及大会展览区现场,发现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对机器人“大脑”的升级,以及越来越多人形机器人的出现,是本次大会的亮点之一。


(资料图片)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在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机器人共性与前沿技术正在迅猛发展,电子、机械、生物、材料等大量科学和技术在相互交融中相互促进,融合创新、高端化、智能化、生态构建成为中国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一是新技术加快融合创新突破;二是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扩展;三是大模型将成为机器人智能“大脑”;四是机器人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五是机器人生态加速共融共生。

千姿百态的人形机器人:诗人、仙女、熊猫争奇斗艳

贝壳财经记者观察发现,本次展览会现场,出现了不少新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一些曾经来过大会现场的机器人企业也带来了更新版本的人形机器人。

在大会博览会序厅,由EX机器人集团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既有仙气飘飘的古风诗人,又有充满赛博风情的白发女郎,而在这些机器人之间仿佛正在“指挥”的一款调酒师形象机器人正是仿照EX机器人研发工程师西尔艾力的形象制造的。

西尔艾力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相比去年,今年EX带来的自己形象的这款机器人拥有了双臂,而下半身则是一根柱子,“这仿造了一些科幻电影场景中,酒吧调酒机器人的形象。”

EX机器人研发工程师西尔艾力和背后以他为原型的调酒师机器人 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摄

EX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总裁李博阳告诉记者,今年的产品在硬件层面上更新了可动关节部件,进一步提升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现在定制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一个设备可以解决多种功能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机器人如果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人形机器人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根据EX方面提供的资料,该公司采用了微型柔性伺服关节,这是一种采用高精度谐波减速器,高能量密度电机,以及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算法,形成高性能一体化柔性伺服关节,适用于协作机械臂领域,仿生机器人场景。

在B馆达闼机器人展台上,一个有着紫色头发戴着蝴蝶结的人形双足机器人分外吸睛。

达闼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在现场介绍,这款人形双足机器人XR4又名七仙女,由达闼全栈自研,搭载海睿云端大脑操作系统,集成了多模态大模型RobortGPT,使其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代表之作。同时,“七仙女”还创新性地引入了并联驱动结构的智能柔性关节技术,通过基于标准化、模块化、高产量、低成本的智能柔性关节,解决了人形双足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卡脖子”问题。

人形双足机器人小紫 XR-4 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摄

在E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有约20年研发经验的理工华汇对机器人跳跃,人形机器人跑步以及抓取物品等进行了展示。据悉,理工华汇的技术主要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团队的科研成果。展台工作人员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其机器人采用大力矩轻质精密关节,技术完全自主可控,打破了垄断,其高效动力可以应用于机械狗、人形机器人、机械臂等场景,“在社会上,许多场景是为人类设计的,四足机器人并不方便参与,比如按电梯、拿快递等,而人形机器人就可以做到。”

理工华汇正在展示机器人跑步 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摄

交叉学科 软硬件结合 人形机器人具备强大潜力

事实上,人形机器人是集机械、材料、电子、控制、智能、仿生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产业带动性强,但技术难度也高,尤其需要软硬件上的结合。

目前,波士顿动力是公认位于第一梯队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在大会期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雷伯特(Marc Raibert)表示,机器人的人工智能主要包括运动智能和认知智能,认知智能涉及理解,而运动智能则包括如何使用身体,涉及能效、身体平衡等。

雷伯特认为,硬件工程对机器人技术非常重要,只有最好的硬件设计师和软件性设计师倾力合作,才能够设计出世界上最好的机器人。他表示,波士顿动力在Atlas(波士顿动力旗下机器人产品)的硬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液压系统、先进的液压装置、多个专门的阀门、专用的电池,保证机器人的工作顺畅,也保证它的安全性,“我们在它的负载方面通过3D打印来进行优化,来做到相应的结构的平衡,我们对Atlas的设计也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它的重量从170公斤缩小到一个更小更轻的90公斤左右的机器人,但是与此同时没有在机器人的功能上有任何的妥协,它的运动范围力量和速度反而得到了提高,我们对此结果非常自豪。”

而在人形机器人的软件方面,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落地提供了技术支撑。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公司使用了AI大模型来进行机器人的智能控制。

达闼机器人展台除了“七仙女”外,人形服务机器人Cloud Ginger也吸引了众多目光。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Cloud Ginger身上拥有30多个智能柔性关节,接入达闼云端大脑和RobotGPT后,还具备了语言对话能力、多模态交互能力,可以化身多种角色,如抓娃娃机器人,在现场跳起《千手观音》等舞蹈,与人类进行“投篮大作战”等。

而在展出了熊猫机器人的优必选展台上,工作人员介绍,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智能多模态交互系统”,是集人机交互、指令理解、自主规划、任务执行等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系统。该系统接入AI大模型后,利用优必选大型人形机器人自带的视觉、语音、3D深度、压力等异构多源传感器获得的多模态数据进行融合感知,不仅可以明显提升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自主决策能力,还能依靠自身的视觉感知系统构建其所处环境的3D语义环境地图,并且通过多轮交互的方式准确提炼对话中的人类语义信息,自主生成可执行的拟人化任务指令流,让人形机器人合理并准确地执行任务。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表示,从去年开始,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多了起来,目前是快速迭代升级的过程。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技术与机器人的有机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双足行走的机器人,未来拟人机器人可能是产业风口和发展方向。

据相关机构测算,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规模将达到1.9万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762亿元。不过,贝壳财经记者也注意到,在展会上,目前许多厂商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尚处于原型机阶段,还需进一步的技术迭代。

“人类研发人形机器人已经几十年,过去有高潮也有低谷,循环了很多个周期,就像差不多10年以前AI也是个冷门行业。但现在AI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家已经看到了一个强人工智能的感觉。我个人早几年不看好人形机器人,因为我一直觉得目前人类的控制技术完全没办法驾驭这么复杂的机器人形态,但目前整个AI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超机器人需要的技术了,通用人形机器人目前在技术层面已经迈过了鸿沟,如果人类社会在未来几年把很多工程上的事追上去,人形机器人就可以发挥很大的生产价值,而且会是颠覆性的。”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